新浪黑龙江 哈尔滨

哈尔滨文庙“遇见”省民族博物馆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撞了个满怀

新浪黑龙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哈尔滨文庙“遇见”省民族博物馆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撞了个满怀

来源:生活报

六月的“尔滨”,文庙里也很热闹。许多人会选择着一袭华裳,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间拍摄一组古风照片,圆自己一场古时梦。他们中,有身穿凤冠霞帔、金丝红袍的新人;有玉钗斜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有一袭长衫、手持羽扇的儒雅先生;也有七八岁俏皮可爱的“小格格”……

这些正在被“定格”的中式浪漫,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称赞。大家说,哈尔滨文庙不愧有着“哈尔滨小故宫”的美称,一砖一瓦不染喧嚣。来到这里,仿佛“穿越”了时光,所有的意难平都能得到释然。

着汉服拍照,体验沐兰汤净手、额前印花钿……

文庙处处皆“古风” 仿佛“穿越”了

“在古朴诗意的建筑中拍摄汉服婚纱照,怎么拍都好看!”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周赫开心地说道:“三书六礼,凤冠霞帔;十里红妆,明媒正娶。中国人就该有中国人的仪式感,哈尔滨文庙太出片了,既符合长辈的传统审美,也符合年轻人的时尚品味。”来拍摄个人写真照的董慧卿,当天一袭朱砂红的战国袍在文庙内格外耀眼。她说,自从踏入大门的那刻起,自己便有了种“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错觉。当然,在哈尔滨文庙里还有许许多多身穿古装等待拍照的小朋友,他们中有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也有古灵精怪的小公主。看着他们在红墙之中嬉戏玩闹,听着院落里传出的古乐声声,任谁都会不由地感叹一句:“当真是‘穿越’了!”

哈尔滨文庙的古风古韵,远不止于此。端午期间,这里就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体验。从沐兰汤净手、对诗摘香囊,到额前印花钿、粽叶写祝福……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直接将节日氛围感拉满。尤其是画花钿环节,吸引了各年龄段女性观众的参与。她们说,自己不仅感受到了古代妆容的灵动柔美,这种独特的“眉间时尚”与文庙的古建筑也相当适配!还有即将于月底举办的“古风妆造大赛”,也会带观众领略“重见芙蓉面,倾城又倾国”的独特东方审美。

“哈尔滨小故宫”气质独特

仿清代建筑风格 多处设计规格新奇

哈尔滨文庙之所以被称作“哈尔滨小故宫”,是因为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的它为仿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虽然至今不过百年,但却是我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建筑等级最高、建筑规制最全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1996年,哈尔滨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哈尔滨文庙整体布局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各类建筑东西对称,井然有序,主要景观有万仞宫墙、泮池泮桥(状元桥)、棂星门、孔子行教像、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礼门、义路、无字碑、哈尔滨文庙碑记碑、哈尔滨文庙碑志碑、东官厅、西官厅、宰牲亭、神厨、祭器库、乐器库、乡贤祠、名宦祠、金声门、玉振门等30多处。

在全国上千座文庙中,哈尔滨文庙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首先,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被万仞宫墙取代。据悉,中国民间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孔庙都必须由当地的状元来此拜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哈尔滨文庙落成时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已被废除,所以并没有状元来此拜祀,因而也没有开设正门。

其次,哈尔滨文庙大成殿的设计采用了九堂二夹室十一开间大祀的规格,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的九开间格局,属全国文庙之最。更有意思的是,哈尔滨文庙大成殿的屋顶有着“五脊九兽”,即顶层飞檐四角,骑凤仙人带九只蹲兽,依次排列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这种规制在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的太和殿。

文庙内“藏”着省民族博物馆

再现汉文化传统婚俗 还展出少数民族历史、服饰

在哈尔滨文庙内,还“藏”有一座充满地方特色的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物、历史、文化为宗旨的全国首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常设展览包括“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陈列”“鸾凤和鸣——汉文化传统婚俗展”“孔子与孔氏家族”等。

当文庙与民族馆相遇,传统文化和龙江文化的碰撞就变得格外美妙且有意义,许多游客都是“奔”展而来。据介绍,“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是建馆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共展出文物120件(套)、照片197张、图表18幅、影像资料90分钟,还有传统生产生活场景还原及数十件辅助展品。观众可在互动区体感试衣镜前“试穿”少数民族服饰,并通过弧形屏幕纵览全省世居少数民族风情。“鸾凤和鸣——汉文化传统婚俗展”由“周代士婚礼”“唐代婚礼”“明代婚礼”和互动体验区四部分组成,展览精选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婚礼习俗,通过文物陈列、婚服展示、文字介绍、场景还原等方式,将抽象的婚礼文化转化为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互动展览。

每当游人走进这些展览,都会停下脚步细细观赏。市民张立春说,自己是省民族博物馆的常客,“在这里,你能够了解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领略民族工艺品的精湛。”外地游客韩慧荣认为,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殿堂。“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深入体验黑龙江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是“城市名片”也是“第二课堂”

馆庙结合 打造龙江文旅沉浸式体验

红墙之外有天地,红墙之内皆故事。每天,都有2000余游客走进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欣赏美景,感受宁静。遇上节假日,每天的参观人数甚至能够达到七八千人。还有不少青少年,选择把这里当作校外的“第二课堂”,在学礼、知礼、行礼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意韵。

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馆长覃劲介绍,近年来,省民族博物馆积极结合本馆独特的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儒家文化内涵并深化馆校合作,打造出了一系列“博物馆研学”新体验,如开蒙礼、成人礼、祭孔大典、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希望通过庄严的仪式引导学生将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植于心灵深处,在润物无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此外,依托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丰厚底蕴和文化内涵,省民族博物馆还不间断地策划出各类体验式活动,让参与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今,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少年教育实践体验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在覃劲馆长看来,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接下来,将继续通过“博物馆+”模式以及系列研学活动,以强烈的仪式感和沉浸式的体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在博物馆“寻‘根’研学”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要为广大游客营造出更好的游赏氛围,让“春寻百花夏乘绿,秋赏银杏冬观雪”成为哈尔滨文庙最独特的名片。

观砖瓦、晒暖阳、等风来,无论春秋冬夏,愿参观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的你我,都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美好生活撞个满怀……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