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人小时候玩的“歘嘎拉哈”明年将申遗

摘要: “歘(chua第一声)嘎拉哈”,你会玩吗?即使你不会,但你妈妈或姥姥、奶奶肯定会,它在咱东北可是原来女孩儿们最爱的,谁家里没有一副或几副心爱的“嘎拉哈”呢?   最近,省民族博物馆的专家们把“嘎拉哈”又搬了出来,在研究的基础上还搞了次公开比赛,明年还准备申报我省非遗项目,为啥呢?是不能让它失传喽。

“歘(chua第一声)嘎拉哈”,你会玩吗?即使你不会,但你妈妈或姥姥、奶奶肯定会,它在咱东北可是原来女孩儿们最爱的,谁家里没有一副或几副心爱的“嘎拉哈”呢?

最近,省民族博物馆的专家们把“嘎拉哈”又搬了出来,在研究的基础上还搞了次公开比赛,明年还准备申报我省非遗项目,为啥呢?是不能让它失传喽。

“歘嘎拉哈”咋玩?

四个一副 协调手眼脑

很多女孩儿小时候珍爱的“嘎拉哈”,那可不是简单的玩具。一块小羊骨按能“站”起来的四面,分别叫:珍儿、驴儿、坑儿、背儿。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玩法儿,但最基本的规则是:四个“嘎拉哈”配成一副,带有一个布口袋,在抛口袋的同时,手要搬动“嘎拉哈”,形成相同的面,最后还要一次性抓起四个“嘎拉哈”,谁抛口袋的次数最少,谁就是赢家。

在这样抛口袋、搬“嘎拉哈”的抬头和低头过程中,玩家的手、脑、眼并用,无形中锻炼了协调性,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有益。

“歘嘎拉哈”游戏

北方最少玩了800年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馆长陈玉芝说,“歘嘎拉哈”在黑龙江有好几个民族都玩,最早的起源应该是来自于蒙古族,与狩猎有关。当时人们狩猎之后,把动物的骨头留下来作为“战利品”纪念,代表勇士的骁勇无敌,后来最好看的就是野山羊的膝盖骨——蒙语叫“沙嘎”。

“沙嘎”除了当纪念品外,后来用于占卜。据史书记载,在一次战斗中,成吉思汗被敌军困在一座深山老林中,他连着三天占卜,结果都显示不是突围的时机,第四天才冲出了重重包围。

“沙嘎”是啥时候开始成了游戏的玩具呢?经过研究,专家认为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或元朝建立之后,也就是说,“歘嘎拉哈”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满族、克尔克孜族、汉族等后来都玩起了“嘎拉哈”,“嘎拉哈”是满语的称呼,逐渐成为北方民族尤其是东北地区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虽说“歘嘎拉哈”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但如果玩的人越来越少,恐怕也会真的变成“历史”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