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黑龙江 健康频道

哈医大一院刘天佑教授荣选黑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专委会主委

新浪黑龙江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哈医大一院刘天佑教授荣选首届黑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专委会主任委员

5月19日-20日,黑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简称TEM)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省肛肠疾病论坛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召开。此次大会由黑龙江省医学会主办,黑龙江省便秘与盆底功能障碍专委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普外一科承办。来自省内外从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年轻医生们济济一堂,深入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对全省低位直肠疾病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达成了共识。在本次专委会成立大会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刘天佑教授全票当选为黑龙江省医学会TEM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在5月20日开幕式上,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医学会副秘书长张秋滨,中国医师协会REM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胃肠病研究所副所长夏立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施旸,肝脾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孙备教授,哈医大一院医务科主任李峒作出席会议并致辞。

哈医大一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朱安龙教授、朴大勋教授,哈医大二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汤庆超教授、哈医大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一病区副主任韩鹏教授、哈医大四院胃脾门脉高压病房副主任谭刚教授等专家应邀到会进行学术交流,并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第一届全省肛肠疾病论坛,在结直肠外科宏大的叙事中,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技术的开展,无疑是一项具有前瞻性、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其结合了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诸多优点,可精确切除位于中上段直肠甚至乙状结肠的肿瘤。就此,夏立建教授以“TEM病人的选择”为题,对结直肠癌患者人群的划分、手术前系统的评估、精细化操作前的准备工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和讲解,并与大家讨论、交流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汤庆超教授就“机器人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进行了经验分享,总结了机器人发展的前沿内容和利弊关系;同时结合低位直肠癌特点,层层剖析,展现了精彩的规范化手术操作标准。韩鹏教授就“经肛全结肠系膜切除术(TaTME)发展简史及技术要点“作了精彩报告,韩教授表示TaTME在肿瘤的根治上与腹腔镜手术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并且不会增加吻合口瘘、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这一点证明了TaTME用于直肠癌的根治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表现出了进食早、下床活动快、肠道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当前,结直肠癌已上升为我国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五的恶性肿瘤,2020年新发人数达56万人,死亡人数29万,由此严重威胁到国人的生命健康。这其中,距离肛门5至5厘米以上的直肠肿瘤性病变,如早期直肠癌、巨大息肉、间质瘤的医治一直是临床棘手难题,超出了传统术式极限,让外科医生望“病”兴叹,力不从心。这是因为上述病变部位特殊,传统经纤维内镜切除术难以发挥作用,只能对较表浅病变黏膜或黏膜下切除,且切掉的组织往往不完整,尤其实施肠壁全层切除和缝合很困难,往往面临巨大的手术风险。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国内外结直肠外科领域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不断探索,各种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繁星点点,照亮了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探索之路。这其中,直肠低位良恶性肿物的研究和诊治成了最大热点之一。1984年,德国医生古斯首次报告了经肛门内镜微创术式(TEM)。这项TEM手术是通过肛门入路,结合直肠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微创技术,使术者可以在扩张的肠道内借助双目镜所放大的6倍手术视野、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以及凭籍内镜成像显示系统和精细的器械,实现腔镜手术中的各种操作。临床实践证明,TEM能精准完成早期直肠癌和直肠良性肿瘤的切除、止血、缝合等系列操作,且由于无皮肤切口、创伤小,逐步被全球外科医生所接受。

在谈及“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的的临床体会时,黑龙江省医学会TEM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刘天佑教授认为,TEM兼备了内镜、腹腔镜和显微手术的优点,手术视野暴露良好,能切除位于中上段直肠甚至乙状结肠的肿瘤,切除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与传统经肛手术相比复发率大大降低,比较适用于距肛门4-20厘米宽基或无蒂的直肠腺瘤,分化好的早期直肠癌(T1),年老、高危患者的姑息性切除;直肠其它肿瘤,如类癌、间质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直肠的良性狭窄或吻合口狭窄;直肠低位前切除手术后吻合口瘘的修补术;直肠出血诊断及活组织检查。特别对于保肛意愿强烈的低位直肠癌病人,TEM无疑是一种全新的选择。迄今为止,刘天佑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的经肛内镜微创手术(TEM)已为600多例直肠腺癌、早期直肠癌、进展期直肠癌、直肠类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成功保住了肛门。

作为首届主任委员刘天佑教授表示,黑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开启了内镜新篇章,在推动微创医疗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然而,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必须以足够的耐心和决心,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的把这项微创技术运用到临床实际中,真正为患者带来福音。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天佑教授还对结直肠癌进行了科普介绍,旨在让大家提高警惕,防患未然。

刘天佑教授介绍,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一癌肿占恶性肿瘤的总发病率的10%,居全球第3位;死亡率占癌症致死总数的9.4%,居第2位。来自美国肿瘤学会的统计显示,2020年全美诊断结肠癌147950例,其中53200例死于结肠癌。当前,我国也正处于癌症转型期,结肠癌的发病率亦节节攀升。根据我国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结肠癌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肿瘤中分居第4位、第5位。调查表明,我国肠癌发病率和发病年龄目前正呈“双上升”趋势。从50岁开始,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依据专家对指南的归纳总结,刘天佑教授建议将以下人群列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改变,以及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如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有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均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同时,饮食因素如高脂肪饮食、食物纤维不足也增大了结直肠癌发病机会。与国外相比,我国结肠镜的检查费用较为低廉,建议以上人群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结肠镜体检。

胡旭晨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