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俄现代文明”第三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国际会议召开
2024年正值中俄建交75周年,为加强中外学者对话、开辟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视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求是学刊》编辑部于8月21-22日,在哈尔滨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与中俄现代文明”第三届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中国化”“俄罗斯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中俄现代文明与中俄社会主义实践”“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列宁主义研究”5个议题展开,设有开幕式、主题报告、3场主旨发言、青年论坛和闭幕式7个环节。
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莫斯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大学等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求是学刊》《思想战线》《管理学刊》《理论探讨》《社会科学辑刊》《俄罗斯研究》等单位的主编和编辑,共12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主持。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代表承办方致辞,她首先向中外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介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优势与特色。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丽双代表主办方致辞,并阐述本次国际会议对于增进新时代中俄文明交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Л. А. 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代表外方学者致辞,她赞扬中国学者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具有思想引领作用。
主题报告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薛刚主持,复旦大学冯平点评。复旦大学郭丽双、莫斯科大学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北京大学刘军、华中科技大学董慧、莫斯科大学А. Н. 丘马科夫与黑龙江大学孙建茵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对中俄现代文明的作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动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贡献等问题进行发言。
主题报告下半场由《求是学刊》编辑部付洪泉主持,《思想战线》编辑部蒋红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复旦大学吴猛、俄罗斯科学院А. В. 巴甫洛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寅卯、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与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庆霞先后汇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列宁思想当代价值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创新等内容的研究进展。
在3场主旨发言与青年论坛中,董雅华、张跃胜、田华、王秋、宋羽竹、王景云与郭芯雨等老师先后担任主持。欧阳康、傅其林、贾淑品、陈红、武卉昕、陈爱茹、车玉玲与董新春等32位中方学者与А. И. 科尔加诺夫、Б. И. 普鲁日宁、Т. Г. 谢德林娜、О. В. 巴拉什科娃、Д. А. 达维多夫、Г. С. 谢尔格耶夫、Н. С. 斯捷潘诺夫、Р. Р. 瓦希托夫等10位外方学者在线下或线上发言,他们紧扣会议主题,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角度,介绍关于俄罗斯伦理思想、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流派与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介过程以及数字社会主义思潮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杜宛玥、邹天琦等5位青年学者进行主旨报告,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的包容、生机与活力。刘军梅、孙建茵、朱继东、郭丽双、赵海峰、宋铁毅与韩雅丽等专家在点评环节参与交流。
闭幕式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丹主持。复旦大学郭丽双教授与黑龙江大学孙建茵教授首先代表中方学者做总结发言,她们表示,本次会议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增进了中外学者的交流,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莫斯科大学丘马科夫教授与布拉夫卡-布兹加林娜教授随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对于中俄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与中方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贡献智慧,回应全球理论关切。接着,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代表下一届会议承办方做交接致辞,希望中外学者保持对话、携手共进,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引向深入。最后,张丹书记由衷感谢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参与会务工作的志愿者,宣布会议圆满落幕。
来源: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