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出招治霾:高污染企业迁到四环外 发展绿色交通

近几年来,全国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涉及大半个中国。我省地处高寒地区,每年从供暖开始,哈市及我省其他部分市区在气象扩散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能见度低、烟气呛人等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城市发展。
省政协委员杨宝峰、张乃心、吴群红建议,通过严把燃煤质量、加快淘汰小锅炉、鼓励发展清洁能量等,逐渐改善城市环境。
现状
雾霾天冬季常来袭
人们防范意识提高
近几日,我省再度出现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其中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七台河等地及周边地区出现中、重度污染,局地出现严重污染,哈市启动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至此,哈市这个冬天已启动过5个重污染天气四级(蓝色)预警、1个重污染天气三级(黄色)预警、1个重污染天气二级(橙色)预警。
我省地处北方,冬季寒冷,进入供暖季后,一旦遭遇扩散条件不好的“静稳”气象条件,就极易出现雾霾天。随着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意识的提高,冬季雾霾天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成为冬季热议名词,很多人对生存环境感到担忧的同时,也加强防范意识,渴望通过相关部门实施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让自己周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调查
煤烟尘对雾霾天贡献大
治理见成效“好天”变多
为确定其明确来源,控制雾霾天气的出现、改善城市能见度、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两年,我省在省辖城市开展PM10、PM2.5来源解析工作,该项目历经2年的采样分析时间,对13个省辖城市、18个环境受体点位、704个各类污染源点位的采样工作,共采集3千余个代表性样品,分析了5万余个数据,最终完成哈市和全省源解析研究工。借鉴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对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初步成果。
《全省13个城市PM10、PM2.5源解析结果统计表》中,显示对PM10和PM2.5贡献最大的污染源均为固定源中的燃煤尘污染,哈市分担率分别为31.0%和36.0%,我省13个城市采暖季燃煤源对PM10和PM2.5的分担率和贡献浓度均远高于非采暖季。开放源(土壤风沙尘、道路尘、建筑尘、城市扬尘等)分担率分别为14.5%(哈尔滨)~25.4%(牡丹江)和4.8%(哈尔滨)~20.0%(绥化),非采暖季分担率显著高于采暖季。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省相关部门通过对雾霾天来源的解析,针对污染源进行了小锅沪淘汰、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淘汰黄标车、督促污染源企业环保设施的安装及正常使用等系列方式,冬季雾霾天出现次数有所减少。以哈尔滨为例,据哈市环保部门统计,2016年自然天数366天,有效监测天数363天(2015年有效监测360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79天,同比2015年增加52天,其中优104天,同比增加25天;超标84天,同比减少49天,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9天,同比减少33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微克/立方米,降幅25.7%。
建议:高污染企业迁到四环之外 鼓励绿色环保低碳出行
政协委员 杨宝峰
提出,逐渐消除小锅炉燃煤供热,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从哈市到省内其他各市、县、城乡逐步拆除、取替小锅炉燃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供热联网建设,提高集中供热水平;
严格把关燃煤质量,对于集中供热的单位,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把控燃煤质量,形成相关规定及惩治办法,定期对省内各类燃煤经销点检查、抽查、整改,从进货到销售层层把关,杜绝劣质煤炭的流通及燃烧。
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对有条件的单位,建议采用天燃气代替燃煤,实现“以煤改气”的方式供热。
政协委员 吴群红
建议,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多中心治理雾霾的机制,建立、健全雾霾治理法律法规,构建跨行政区的联防联控制度;大力推进冰雪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加速推进哈尔滨城市地铁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和加速哈尔滨地铁2号、3号、4号、5号线的施工和规划建设的速度,争取早日运营通车。
政协委员 张乃心
建议,完善城市治理雾霾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在空气治污中的责任,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煤炭、油气、电能和清洁能源合理比例,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能耗、高污染化工及医药制造产业和建材等重工业进行有序节能改造或搬迁至四环以外;
加强城市汽车合理年限使用管理,提高车辆使用门槛,公共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鼓励百姓绿色环保低碳出行。
□记者 高宏菲

